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股票
個人融資規模近45萬億元 新興金融業態支持作用凸顯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個人融資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等一系列重要創新與變革的發展歷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引導消費升級、促進創業創新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www.emoneybtc.com

  近年來,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頻出,強調了資金脫虛向實的重要性。隨著我國經濟規模持續增長,社會財富累積與發展方式創新升級,也在客觀上要求個人金融服務為經濟發展轉型與質量提升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友信金服聯合發布的《中國個人融資四十年發展與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由於小微企業缺乏信用歷史、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以及規范化的財務信息,致使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時存在信用難評估、貸款難發放的情況。因此,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經常需要以個人信用為補充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甚至只能依賴於小微企業主的個人信用才能獲得融資。

  小微企業是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中活躍的因素,發展個人融資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迫切任務。

  《報告》測算,2017年,我國整體個人融資規模接近45萬億元。以2018年數據為例,在總額15.6萬億元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余額中,銀行業、新金融、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金融四大類別的個人經營性融資的資金規模分別為近10萬億元、0.29萬億元、0.34萬億元、5萬億元,銀行仍然是服務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主力軍,但同時其他多種新興金融業態也有效提供了補充和支持作用。

  整體來看,我國個人經營性融資在2009年後開始加快擴張,供給來源多元化,從3.7萬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3.1萬億元。而傳統金融機構對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供給在2008年以後增速加快。同時,2010年前後,新興業態、民間金融的補充作用開始凸顯。此後,我國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規模一改此前的平穩態勢,進入快速增長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黃國平表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居民部門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比重提高,我國個人融資在體量、結構和形式上也都會顯著提升。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資金需求的無限性與金融體系資金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特別是在個人經營性融資環節上,多數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戶等長尾客群仍然難以進入正規金融體系的服務范圍。

  對此,《報告》也指出,盡管中國目前以銀行為主、新興業態為輔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在過去40年間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但融資缺口依舊很大,同時,由於金融結構導致的金融排斥以及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金融供給不足都給個人經營性融資帶來了挑戰。

  《報告》顯示,全球發展中國家每10家中小微企業中,就有近5家企業從金融機構借不到錢或者借不到足夠的錢。相比中小企業,規模更小的個體和微型企業的融資境況更加困難。信息不對稱制約了信貸市場的有效供給。

  以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提升金融效率,而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共贏也將成為未來服務於個人經營性融資的重要趨勢。《報告》認為,在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下興起的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有效地促進了信息透明、供給新增,對我國個人經營性融資形成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報告》指出,隨著民營和個體經濟日趨活躍以及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日漸提升,個人融資供給方式將出現五大發展態勢,即個人融資供給將形成一個由不同機構和平台組成的競爭合作和相互依賴的生態體系;傳統金融機構將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產品和服務日益細分,各類個人金融服務機構實現差異化競爭;從監管的維度運用和提升監管科技,完善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新興金融業態將得到更多的關注,鼓勵和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使其成為助力傳統金融的重要力量,形成有效的補充作用。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