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基金
老鼠倉、基金經理等九個關鍵詞解讀2014年上半年基金行業

  老鼠倉

  基金遭遇最嚴捕鼠陣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www.emoneybtc.com”傳言已久的海富通“老鼠倉”案上周五終於被證監會坐實,蔣征、陳紹勝、牟永寧、程岽和黃春雨5位原海富通基金經理“中獎”,旗下“碩鼠”占基金經理總數近半!由此,海富通對於公募首家“老鼠窩”公司的頭銜已避無所避。

  事實上,海富通去年底以來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早已預示山雨欲來。此次涉案的5位基金經理,其中除陳紹勝外,其他4位基金經理均在去年10月至今年5月期間先後意外離職。只不過對於旗下基金經理扎堆出走,海富通基金始終咬定“具體原因公司不知情”。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被曝出老鼠倉丑聞的基金公司已有10家,其余還包括中郵、光大保德信、匯豐晉信等。涉案基金經理15人。“此次老鼠倉的排查規模之大、涉及人數之廣前所未有。”滬上一位基金經理直言,目前曝光的僅是業內老鼠倉案的一部分,海富通也不會是惟一一個“老鼠窩”。

  被淹死的往往是會水的。今年出事的基金經理大多是公司老人,在公募摸爬滾打多年的他們必然沒能料到監管層會動用大數據讓他們的不法勾當徹底翻了船。據了解,從前打擊老鼠倉主要靠舉報,而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卻能發現更多的關聯賬戶和蹊跷交易,就連陳年舊賬也能翻出。

  一位資深基金分析師也解釋稱,“大數據的監控指標多達200多個,若某只股票短期漲幅較大,或者因重大利好停牌,一般會根據前一天的交易量篩選前500名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這一切利用大數據都能很容易跟蹤”。

  基金經理職業操守缺失,給基民們帶來的是利益損害。拿鼠滿為患的海富通基金來說,碩鼠基金經理扎堆離職後,其投研團隊重建的壓力甚大。今年上半年以來,旗下17只偏股型基金中10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負。而另一家驚現“活雷鋒”式老鼠倉的匯豐晉信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權益類基金更是無一只正回報。

  隨著老鼠窩案的出現,基金公司管理和風控漏洞暴露無遺,恐怕很難再憑一句“此人已從公司離職”而置身事外。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認為,中小基民因為老鼠倉遭受損失的界定及索賠問題,法律上還處於“真空狀態”。他呼吁,強化對基金公司管理失察的追究。

  基金經理

  搶手頭銜也有人說“不”

  上半年“捕鼠風暴”席卷基金業,基金經理頻頻被查,引得業內人心惶惶。基金業同時掀起一股史上最洶湧的“離職潮”。不僅如此,在老基金經理加劇流失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可以上位的研究員也失去了從前的晉升熱情。曾經炙手可熱的基金經理頭銜如今俨然是燙手山芋。

  基金經理職位在不少人看來屬於金飯碗,平均年薪超百萬元,個別優秀者更是年入千萬元。不過,近幾年在業績壓力以及收入不菲的私募吸引下,基金經理陸續流失。但與此前基金經理多為奔前程而坦然出走不同,眼下這輪基金經理離職潮卻因行業捕鼠風暴席卷而裹著黑幕。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更次數多達421次,遠超去年同期,並且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的變更次數。而其中離職的基金經理就有近百位,且不乏業內精英,像農銀匯理投資總監曹劍飛、信誠基金高管黃小堅等。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涉嫌內幕交易的10家基金公司中,就有26人離職,占到基金經理離職總人數的30%。

  可見,正在公募基金行業密集推進的“捕鼠”行動成為了基金經理批量出走的一大推力。

  現如今,當討論基金經理離職潮時,已不似過去那般將所有“罪責”歸咎於業績考核、薪酬待遇以及人員激勵。“行業風聲太緊”成為目前基金業私下十分流行的說法。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基金公司出現離職潮的一個很大原因是:怕查。

  大環境變化,讓曾經做夢都想當基金經理的研究員們大大降低了晉升熱情。滬上某基金公司副總表示,本打算提拔一個在公司供職已久的研究員做基金經理,誰料到,其竟然以“還想在研究員崗位上多鍛煉些時間”為由婉拒了。

  此前北京商報記者報道過,某基金公司旗下有兩只股票型基金的實際掌舵者並非公開信息顯示的那位基金經理,而是一位不願擔任基金經理的投研人員。據透露,這位實際掌舵者彼時還未獲取基金經理資格。已然違規操作的該公司管理層,還要面臨的一個尴尬是,上述投研人員明確表示在目前行業環境下,不願接受基金經理的頭銜。

  如何讓基金經理職務更有吸引力、更有尊嚴,這已經成為擺在基金公司管理者眼前的一道必答題。

  私募備案

  陽光化監管喜憂參半

  在新《基金法》宣布將私募基金納入監管之後,私募基金備案制於今年上半年正式開啟。不過,在這場被視為私募基金陽光的運動背後,私募基金的表現卻並不如以往所料那樣積極。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國1017家私募基金公司所管理的私募證券基金產品總規模達2700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的2000億元增加約700億元。

  “私募機構得到監管的認同之後,公司的業務比以往更好發展了,更容易取得投資者的信任。”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經理表示。

  私募基金陽光化的進程似乎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今年2月基金業協會啟動了私募基金備案制。與此同時,由證監會起草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條例》目前也已報送至國務院,該條例實施後,意味著私募基金陽光化時代全面開啟。備案制一經開啟,各大私募基金公司就積極加入到轉正的隊伍中。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登記私募基金1629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目前備案的數量還在擴張之中。

  錢景財富基金研究員認為,監管層目前允許私募基金可獨立開戶,意味著私募證券類基金備案登記後,可自己發行產品,有效降低了發行成本。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仍有大量小型私募基金對備案的態度並不積極。

  “小型私募基金習慣了有限合伙式的私密化運作,一旦接受基金業協會的備案,就需要上報證券賬戶等,部分依靠坐莊或者內幕交易做業績的方式,很容易被監管層發現,這是小型私募機構不願參與到備案制當中的主因。”北京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經理透露。

  事實上,近期在監管層對“老鼠倉”動用大數據稽查風暴中,私募基金也在被查范圍之內,兩位鼎鼎大名的私募大佬接連傳聞被查,讓私募基金風聲鶴唳,投資運作陽光化的私募基金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的同時,那些運作不規范的私募基金將被行業洗牌。

  扎堆轉型

  基金按下葫蘆浮起瓢

  翻閱今年上半年的基金公告,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除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猛增外,主動修改基金合同條款或轉型更名的公告也越發多了起來。保本基金、定開債基、指基、短期理財基金甚至QDII也都在轉型的行列中。

  為何各類基金都戀上了轉型?這背後,是基金公司對於運行不佳基金的一招緩棋。

  2013年以來,伴隨著公募基金發行大年而來的還有迷你基金的數量與迷你程度的大增,基金公司通過自購、拉幫忙資金等方式來防止產品清盤,但這樣的勉強維持讓基金公司壓力越來越大。

  今年4月,正在開放申贖期的泰達宏利信用合利定開債基的終止條款臨時遭修改。一季報顯示,該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幾近跑光。若不修改條款,其很可能成為首只被迫清盤的基金。由此可見,讓一只公募基金踏出清盤這一步何其難。

  對於被迫清盤,主動轉型無疑要“體面”得多。其中因持續虧損而規模難撐的指數型基金是“變身”的大戶,有7只產品在最近一年內轉型。

  與此同時,一些尚未拉響清盤警報的基金,為了擺脫發展瓶頸也開始借助轉型脫困。今年以來已陸續有6只保本基金借機轉型。雖保本基金基本不存在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但各家公司還是以“不滿足保本基金存續條件”為由主動選擇轉型。

  細數今年轉型的基金,最悲催的乃華富恆鑫債基。成立僅半年的該基金宣布將轉型為一只混合型基金,這也讓這只成立僅半年的基金就此成為了公募基金史上“最年輕”的轉型基金。

  轉型成潮,個別公司不負責任的行為也遭到了投資者的口誅筆伐。例如國聯安基金就在國聯安信心增長定期開放債基進入第三個為期一年的封閉運作期不久,突然宣布要召開持有人大會,討論轉型為普通開放式債基。而此前轉型的基金,均是在運作周期或保本周期屆滿後實施轉型的。顯然,國聯安這樣的半路轉型顯然是在拿決策當兒戲。

  不僅如此,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基金更是在未開持有人大會的情況下就直接宣布轉型。這也讓投資者不禁要問,轉型到底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還是基金公司圖一己之利?

  轉型也並非萬能藥,如果投研跟不上,恐怕轉型之後規模也難出現較大增長,依然難逃“迷你”尴尬。如果僅僅是跟隨市場熱點來尋求改變規模過小的現實,很有可能使轉型目的落空。

  寶寶遇困

  余額寶們還能堅挺多久

  以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貨基的出現,開創了基金與電商跨界融合的新時代。然而經過一年的蜜月期後,寶寶類貨基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力不從心了。

  最新數據顯示,余額寶二季度末規模為5741.60億元,較一季度增加不到330億元,僅是一季度3560億元增量的零頭。

  南方基金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部總監李海鵬認為,今年貨幣基金的總體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將維持在4%-4.5%的水平。而好買基金更大膽地預計,寶寶類產品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維持歷史較低位置,歷史年化3%-4%是一個合理預期。

  正是由於掛鉤互聯網的貨幣基金,才讓公募基金時隔六年實現資產大跨步。而天弘基金更是憑借余額寶締造了一個烏鴉變鳳凰的傳奇。

  余額寶強大的吸金能力引來了效仿者,百度百賺、京東小金庫、騰訊理財通等皆是。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基金公司與電商合作推出的寶寶類貨基產品有13只,而在公司官網直銷平台及第三方電子銷售平台推出更是多達52只。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趕上了好時候。隨著錢荒不再,寶寶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開始坐滑梯,以余額寶為例,一季度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超過7%的它最新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僅有4.02%。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步步下滑之時,動了銀行存款奶酪的寶寶們遭遇重重圍剿。貨幣基金納入一般性存款、取消協議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等不利的消息接踵而來。最近已有多家商業銀行執行罰息政策。同時,商業銀行也加入了互聯網寶寶軍團的混戰,試水寶寶產品,如工行的薪金寶、中國銀行的活期寶。

  然而,寶寶們面臨的困境還不止於此,因為帶有T+0實時贖回的功能,基金公司需為此承受墊資的壓力。理財通、支付寶相繼調整了贖回規則,設置了T+1贖回功能。此外,工銀瑞信去年以來就頻繁發布暫停現金快線實時贖回,給部分投資者交易帶來了不便。

  為了突破產品同質化瓶頸,基金公司開始試水其他類型基金。如新華基金就在阿裡招財寶平台推出新華阿裡一號保本混合基金,在線下發布了延募的公告,最終也只5.6億元,遠未達到該基金10億元的募集上限。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互聯網基金已經度過了最為火爆的時期,基金公司要做大規模不應迷信互聯網平台,天弘增利寶依然只是成功個案。

  新基金

  新基發行玩“到點成立”

  曾幾何時,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為了新發基金首募規模數字好看,千方百計動用資源甚至不惜借用幫忙資金“注水”。但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卻不再“打腫臉充胖子”。出現了扎堆踩著2億元門檻“到點成立”的新景象。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上半年共有35只基金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其中有10只基金都是卡在2億元規模的節點上。在今年首發規模低於5億元的76只基金中,約半數募集期不足半個月。由此帶來的是延長募集期的基金數量大幅減少以及平均募集規模的下降。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延長募集的基金只數不足10只。另據統計顯示,單只基金成立平均規模只有9.21億元,遠低於去年上半年的20.34億元。

  從具體類型來看,貨幣基金對“到點成立”最為青睐。在10只采取到點成立的基金中,貨基就占據了5只,如南方基金薪金寶和南方現金通,募集規模分別為2.72億元和2.12億元。而富國富錢包貨基到點成立的意圖則更為明顯,該基金也僅發行一天時間,隨即便以2.096億元首募規模宣告成立。

  除了貨基外,部分指數型和債券型基金也采取了到點成立。如前海開源滬深300指基僅募集了2.35億元便宣告成立;銀華永益分級債基也僅募了一周即宣布結束募集,最終規模為2.7億元。

  “事實證明首募規模虛高對產品的後續成長有弊無利,拉幫忙資金這種事情我們現在也比較回避了。”滬上某基金公司渠道部負責人坦言,發行時間變短意味著發行成本也會下降。事實上,“注水”嚴重的新基金,開放申贖後幫忙資金就會在短時間內撤離,新基金規模大幅縮水反而讓基金公司更尴尬。而以往產品多在一個月以上的發行時間,也讓以銀行為主的銷售渠道無比緊俏。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實施“到點成立”有利於公平對待所有的持有人。那些有“注水”成分的新基金不僅要面臨一打開申贖就迅速縮水的局面,而且幫忙資金還要在相應時期內一起分享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攤薄基金淨值,讓多數基民利益受損。

  事實上,實行到點成立就可以鼓勵基金公司在長期銷售上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基金規模良性增長。

  股權激勵

  多數基金公司仍當看客

  今年年中,恰逢新《基金法》對公募基金股權激勵放開一年之際,雖然天弘基金、中歐基金各具特色的股權激勵已經瓜熟蒂落,但並沒能出現更多的追隨者。

  4月底,中歐基金終於拿到監管層對股權激勵方案的批復,以中歐基金董事長窦玉明為首的5人在內的中歐基金核心管理團隊持股。在業內人士看來,中歐基金首張股權激勵方案通行證的下發,意味著公募基金股權激勵時代的正式開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繼中歐之後,天弘基金也拿到批復,一份天弘200余員工的持股名單,讓天弘基金全員持股的股權激勵制度曝光。據悉,天弘基金全部用於股權激勵的股份為11%,總經理郭樹強和副總經理周曉明共占4.17%,高層持股占比都在0.2%以上,普通員工持股多在幾十萬元左右。

  “天弘的全員持股激勵方案,讓全體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綁在了一起。” 錢景財富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

  不過,對於亟待通過股權激勵實現留住人才的基金業而言,步子雖然已經邁出,但路似乎並不平坦。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股權激勵能否對基金公司提高業績起作用還有待時間的考察。

  晨星數據顯示,中歐基金和天弘基金旗下產品今年以來表現穩健,在權益類產品整體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負的背景下,兩家公司旗下負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基金均不超過兩只,正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數量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列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天弘、中歐、前海開源在股權激勵上的大步前進,那些公募行業傳統大型基金公司卻是步履蹒跚。

  深圳某老十家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坦言,股東對股權激勵並不感興趣,不願放權是大型基金公司難以操作股權激勵的障礙,而天弘、中歐這樣的公司股權結構相對靈活,股東方可以和公司達成一致,而大型基金公司往往是國資控股,股東存有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

  前述市場部負責人坦言,大型基金公司的淨資產價值很高,意味著股權的成本也很高,高管們不一定願意拿那麼多的真金白銀,除非公司未來要上市,否則股權激勵方案肯定是每一家都很難談攏。

  不過,對於股東和管理層而言,博弈的內容已經從是否激勵到了何時激勵。實施股權激勵,將是公募基金公司未來的大勢所趨,隨著更多基金公司進行股權激勵改革,那些遲遲沒有動作的公司必將遭到人才“挖腳”,業績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股權激勵的推進未來將是每個基金公司的必然選擇。

  基金打新

  從逢新必打到重在參與

  今年6月26日,隨著飛天誠信、龍大肉食、雪浪環境3只新股的敲鐘上市,暫停4個多月的IPO再度重啟。不出意外,新股瘋狂依舊,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述3只新股連續7天漲停,漲幅均超150%;6月30日上市的聯名股份連續5天漲停,漲幅翻倍。隨後上市的5只新股也無一例外齊齊暴漲。

  不過,在中簽散戶們直呼“買著了就賺大了”的時候,曾經備受追捧的打新基金,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此前首批IPO中,公募基金網下平均獲配比率為26%,明顯高於15.4%的平均中簽率。這也讓部分打新基金賺的盆滿缽滿。據統計,年初首輪上市的48只新股按網下獲配數量測算,截止到2月12日收盤,公募基金浮盈逾70億元。以興業全球基金為代表的公司因“全家總動員”,實現了業績與規模齊增長。

  不過,證監會對於打新政策的調整讓上述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最新頒布的新規則中,證監會對IPO增加了網下向網上回撥的檔次,若網上投資者的有效認購倍數超過150倍,要求網下保留的數量不超過此次公開發行量的10%,其余全部回撥到網上。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的保底籌碼由原先的24%迅速降至4%。

  舉例來看,以新股聯明股份的網下發行結果來看,因為網下申購異常火爆,超額認購倍數超過500倍,根據新規2000萬股的發行規模,只能給網下留下200萬股。

  對於打新基金而言,即使當初按照最大申購量1200萬股申報的基金,付出1.2億元的申購資金,也只中到9081股,按照9.93元的發行價格,上市後即便股價翻倍,也只能賺9萬元。用1.2億元資金去賺9萬元,此舉被網友炮轟為“用大炮打蚊子”。

  另據測算,斥資約6.6億元中得一心堂、莎普愛思、龍大肉食和雪浪環境的國泰民益基金,如果目前仍持有上述4只股票,則累計浮盈剛過百萬元。如果扣除其資金占用成本,其浮盈則更低。對於一季度末資產規模為11.55億份的國泰民益來說,淨值貢獻十分有限。

  “有合適的還是會報價,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肯定不如以前,重在參與嘛。”興業全球基金市場部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後續公募打新基金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會從“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相對暴利模式,變為積少成多的相對微利模式。據測算,今年一季度打新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能達到12%-15%,但顯然,剛剛開閘的此輪新股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會下降至個位數。

  如果基金網下打新沒有獲配新股,但持倉又出現損失,顯然,這就變成“丟了西瓜撿芝麻”、“賠了夫人又折兵”。

  債券基金

  基民鼓掌的多掏錢的少

  要說2013年表現最難孚眾望的基金類型,恐怕非債基莫屬。在權益類產品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超15%的情況下,債基0.43%的微漲讓持有人大失所望。好在上半年債市小牛行情讓債基憑借5.63%的淨值漲幅領跑所有類型基金,打了一場漂亮的業績翻身仗。

  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受央行貨幣政策微調及定向降准的“雙重利好”刺激,走出了一輪牛市。乘著牛市東風,債券基金今年整體表現稱雄各類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694只債券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高達5.63%,其中,分級債基成績斐然,嘉實多利進取、金鷹持久回報B、德邦企債分級B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均超20%。從基金公司來看,新華基金尤為搶眼,在業績排名前十的債基中,新華獨占六席。

  不過,業績雖然向好,但對債券型基金而言,春天的到來還沒有那麼快。

  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債基整體規模並沒有因此水漲船高。盡管具體數據並未出爐,但從證監會披露的公募基金規模情況就能看出一二。公募基金今年整體規模增長來源主要是貨幣基金借助互聯網金融持續擴容,截至4月底貨幣基金規模就已增長134%。

  證監會叫停債基打新也讓套利資金的青睐不再,而上述資金是債基規模構成的重要部分。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底,債基總規模為3776.94億元,2013年底,債基的總規模卻逆勢縮減至3224.84億元,縮水比例14.61%。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排除短期理財債基,2013年共成立了83只新債基(ABC類合並計算),募集規模超500億元。以此計算,債基去年實際縮水近三成!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去年上半年成立債基44只,今年同期成立的債基僅有23只,數量上就減少了將近一半。不僅如此。今年成立的債基平均首募規模僅有5.57億元,也遠低於去年。

  然而,如果股市下半年依然無起色,貨基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回落不排除讓債基再受青睐。“債市去年業績對投資者信心影響較大,債基整體規模上漲不會太過明顯。”北方一家基金公司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部研究員分析,但債市下半年形勢還算樂觀,債基依舊是值得關注的基金品種。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