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外匯
簡述外匯零售交易和外匯期貨期權交易差異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全球金融監管加強導致外匯零售業務不斷滑坡。www.emoneybtc.com2016 年,隨著外匯市場波動加大,以及外匯市場逐漸和新的監管法規磨合,外匯零售業務在2016年1月一度出現回暖跡象。然而,綜合 2016年前三季度外匯成交情況,外匯零售業務還處於暗淡期。

 

數據顯示,2016年7 月美國零售外匯客戶資產較6月增加0.94%,至5.11億 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超過 5 億美元,但不及2015年同期的5.78億美元。2016年4月,美國零售外匯客戶資產曾跌破5億美元,為7年來首次。

 

在2013年的三年調查(Triennial Survey)中,國際清算銀行(BIS)首次將零售外匯交易量作為單獨的類別。2016年9月發布的2016年三年調查顯示,全球現貨外匯日均交易量穩定保持在每天2萬億至2.1萬億美元之間。其中,零售外匯日均交易量超過2000億美元。根據三年調查,零售外匯日均交易量從2013年的1850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2380億美元,此前由機構估算零售外匯日均交易量在2012年一度達到4150億美元的峰值。

 

對比外匯零售交易、外匯期貨和外匯期貨期權,我們發現外匯期貨、外匯期貨期權有外匯零售交易不具備的優勢。回顧外匯市場發展史,外匯期貨和外匯零售業務是共同成長的。外匯期貨市場於1972年5月16日開始交易,而20世紀90年代外匯電子平台問世以後,這項創新導致零售外匯交易量激增。

 

外匯零售市場又稱客戶市場,是指銀行與個人及公司客戶之間進行的外匯買賣行為及場所。銀行在與客戶的外匯交易中起著中介作用,一方面從客戶手中買入外匯,一方面又將外匯賣給客戶,從中賺取外匯買賣差價,也是銀行對客戶提供的外匯服務業務,是外匯市場存在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外匯零售業務和外匯期貨一樣,也使用槓桿交易,相當於遠期合約通過保證金方式進行交易。

 

雖然外匯零售業務近年來交易不斷滑坡,但是也有自身獨特的吸引力。零售外匯市場走向主要取決於波動,盡管存在諸多限制和嚴格的監管,零售外匯市場仍然保持活躍,目前全球每日交易量超過2820億美元。

 

在機構外匯交易中,頭寸的持有期限可能相對較長,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價差以及不同到期日的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或許很大,但是,零售外匯交易者持有頭寸的時間往往相對較短,從幾天到幾分鐘不等。他們買賣流動性最強的期貨合約月份,因此,從交易策略而言,差價合約與期貨之間的價差對零售交易者基本上無關緊要。

 

從交易成本來看,外匯零售交易和外匯期貨、外匯期貨期權可能很難直接對比,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外匯期貨例如芝商所旗下的外匯期貨產品成本相對透明,而外匯零售業務屬於場外產品,其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並不透明;二是外匯零售因有很多經紀商,可能存在風險敞口和費用不披露的情況,且並非有統一的收費標准。

 

具體來看,外匯零售業務有三種模式:agent 模式、principal 模式和 market-maker 模式,其中agent模式主要是壓縮買賣價差收取傭金、principal模式則不收取傭金而是向客戶提供較大的價差而獲得收益,market-maker模式既不收取傭金也不賺價差,而是既向客戶提供外匯合約又做客戶的交易對手方,不鎖定風險敞口,通過交易獲得價差收益和流動性收益。

 

不過,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外匯期貨和外匯期貨期權還是具備相對優勢。外匯期貨交易的重要優勢是通過清算所進行中央清算,可減輕風險,而零售外匯經紀商在提供外匯差價合約時面臨雙邊信用風險。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