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外匯
外匯圈裡的百味人生
交易員的老前輩 --- 工行副行長王麗麗

"要真正出類拔萃,他們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路透或彭博終端的大屏幕,還要關注國外網站上的最新消息,關注國際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關注美國國會在討論什麼,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出台什麼法案,等等。www.emoneybtc.com"--王麗麗,前英國倫敦外匯交易員,現工商銀行副行長。

1979年,英國倫敦金融城,當王麗麗走進英國四大銀行之一米蘭銀行的外匯交易室時,八百多名交易員齊刷刷地回頭看著她。"交易室有電影院那麼大,我走進門,才發現一個女性也沒有。"

王麗麗回憶著自己最早結緣外匯交易的情形。正是在倫敦金融城,她成為新中國最早的外匯交易員之一。而那時,即便在西方發達經濟體,金融衍生品也才起步不久,女性交易員更是鳳毛麟角。

雖然她已不再直接從事交易,但出色交易員特有的敏銳思維依然溢於言表。王麗麗說:"我會經常去交易室,觀察交易員在電腦上一步一步地操作,發現並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我也會時常提醒交易員,要真正出類拔萃,他們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路透或彭博終端的大屏幕,還要關注國外網站上的最新消息,關注國際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關注美國國會在討論什麼,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出台什麼法案,等等。"

"英國《金融時報》的市場版是一定要看的。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王麗麗推薦國際銀行家們每日必讀的《金融時報》--"這是30年來我幾乎每天必讀的"。

女性交易員在當時是"性別少數派",身為"少數派"的一員,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一個聽起來像玩笑,但卻頗為真實地描述倫敦金融城交易員生存狀態的說法是,交易員的壽命比一般人短,離婚率比一般人高,因為交易員用腦過度,容易興奮,而且,全球金融市場一天24小時交易,交易員的作息時間同圈外人也有時差,同家人的溝通自然受到很大影響。

外匯交易員們有自己的小圈子。每天午餐時,他們會聚在金融城的幾間酒吧裡,既是"偷得浮生半日閒",讓一直緊繃著的神經松弛一下,也是為了交流信息。當時,中資機構的外事紀律還頗為僵化,不允許中方工作人員涉足酒吧之類的地方。但王麗麗還是偷偷地跑去。在酒吧裡,王麗麗同男性交易員們一起擠在長凳上,觥籌交錯間,交換著諸如"近期美元走勢如何"之類的話題。這麼做其實頗有風險,"如果被領導抓住,我一定會被遣送回國的",王麗麗笑著回憶道。但不去與同行溝通、交流信息,"根本沒辦法開展業務",因此,這樣的風險也是不得不去承擔的-如果你真的想做出點成績,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1979年,中國銀行自建國以來首次通過考試從全國范圍內選拔優秀的年輕員工赴國外學習。一向爭強好勝的王麗麗也報名參加選拔,"一共考了5門,我的成績全行總分第一"。來到倫敦金融城後,到當時的英國四大銀行--勞埃德銀行(Lloyds Bank)、國民西敏寺(National Westminster,現並入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巴克萊和米蘭銀行學習。

做了16年交易員,因為熟谙業務且精通英語,其間王麗麗得到諸多令人艷羨、甚至嫉妒的學習機會。除了外匯和衍生品交易,王麗麗還有機會陪同總行領導出訪世界各地,以致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領導的翻譯或秘書。

看重激情與學習能力,應該是同王麗麗自己的個性相契合的。"我的求知欲很強,年輕時基本每天都要在辦公室學習到晚上10點多。他們究竟如何能將固定利率折算成浮動利率,將利率降到LIBOR(倫敦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以下,居然還能有錢賺?如果我借了這筆錢,轉手在貨幣市場上以LIBOR貸出,立刻就能賺到錢。當時感覺'這太神奇了',我的興奮點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不厭其煩地問對方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從中了解到如何利用衍生品、票據之類的工具,以及各司法區不同的稅收政策,造出復雜、精妙的模型",所有這些,在當時的中國金融業界,可謂聞所未聞。"你說金融是不是很奇妙?!其中的精妙之處,由不得你不感興趣,不去投入其中,不去努力學習。"談及此,王麗麗的雙眸綻放出興奮的光彩,而後她又不忘補上一句:"其實,我覺得自己還是挺擅長創新的,不像一般說的所謂女性在金融界會更'穩健'什麼的。"言罷,又是爽朗一笑。

如今,外匯交易員出身的王麗麗已經成為全球盈利最高、市值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分管的業務之一仍是自己的本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這個部門有100多人,其業務卻涉及工商銀行近一半的資產,而且"內資銀行,無論規模大小,交易員出身的總行級領導,大概只有我一個",王麗麗言下不無自豪。



銀行交易員 --- 外匯圈兒裡的"特種部隊"


嚴苛的選拔標准

有一群特殊的銀行員工 --- 外匯交易員,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外匯交易員的挑選十分嚴格。外匯交易員一般是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或數學系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的,不能一畢業就馬上上崗,必須在銀行的其它崗位如私人金融業務、外匯資金管理或者非銀行的金融投資機構有過工作經驗。

據了解,在中國銀行,對外匯交易員的挑選十分嚴格,經過選拔考試後,還要送到中行香港分行或倫敦分行進行為期1至3個月的集中培訓,做貼近市場的模擬訓練,學習操作技巧和方法,聽世界著名銀行家、外匯交易員講授相關課程等等。學習結束後,有些交易員還要留在海外實習一段時間。

優秀的英文

作為外匯交易員,必須具有極好的英語水平。因為外匯交易員必須每一秒都要緊緊關注國際市場的變化,最好就是直接閱讀外國經濟新聞報道。因為中文報道有時間差,不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信息,而且一些國際金融市場上舉足輕重人物的原話譯成中文後在意思上是有偏差的。

國際主要匯市的開市交易時間在廣州是晚上至凌晨,在外匯交易電腦屏前連續熬幾個夜晚甚至一個星期,對干這一行的人來說是常事,沒有年輕強健的體魄實在頂不住。所以,銀行裡的外匯交易員的年齡基本上在24到場30歲之間,而且很少女性。

有膽有識 方為真英雄

在外國銀行裡,外匯交易員是不劃入banker即"銀行家"之列,而是歸為specialist即"專家"或"專業人士"。要勝任這一職責,首先必須專業。

反應靈敏、有膽魄,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外匯交易員必須擁有的素質。尤其是遇到國際匯市行情大幅波動時,必須短時間內做出"買"、"賣"或"不做"的判斷,而這個決定正確與否,影響到的外匯資金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因此,外匯交易員按著電腦鍵盤的手既要果斷又要敏捷,壓力非常大。平常人難逢的所謂"千鈞一發"的場景,在外匯交易員那裡是家常便飯,因此,要想吃這碗飯就必須果斷、臨危不懼。

交易員的幽默事兒

一位資深外匯交易員提起了他交易員生涯中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交易台做第一筆外匯買賣,緊張得手都有些哆嗦,第一次開盤還算順利,誰想在平倉時卻把方向操作反了,再操作一次又反了,結果只好滿臉通紅地看著領導。而這位領導出於愛護新人的目的,把這個失誤記在了自己的名下。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元呈貶值趨勢,國際匯市行情上竄下跳,"讓不少交易員死了好多細胞"。當時,有一位交易員,大概屬多血質性格,常因自己的成功操作而激動,或為自己的判斷失誤而痛悔,他這種經常處於亢奮狀態的情緒,讓在他隔壁辦公的一位女士受不了以致住進了醫院!這位交易員深入人心的"鏡頭"是:在匯市行情緊張時,手上拿著的煙不是抽的而是吹的;常常是點了一支煙後不記得了又點一支,有時台面上同時燒著幾支煙。據說,在幾張屬"古董級"的交易台上,至今還留有這些煙痕。

交易員的秘訣在於嚴守紀律

6年前和自己一起進入銀行的那批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個個地離開了,現在只剩下他自己。"不少人都是因為心態沒把握好而離開的。"某銀行高級外匯交易員何某說。

其中最關鍵的在於能否嚴格遵守紀律。

一個合格的交易員在每次進行買賣操作之前,就已經考慮好了這一次可以接受的損失,一旦接近目標,就會想辦法止損,其前提是這次損失不會影響他的下一次操作。"我們這行當然不是小李飛刀,百發百中。"何說。

但紀律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旦到了某個止損點,不同的人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有人看漲,有人看跌,"所以最難的就是遵守紀律。這要求交易員心態要好。"何說,"好的心態就是關鍵時刻一定要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性格黏黏糊糊的人絕對不適合從事外匯交易。"

經過6年的歷練,何從助理交易員做到高級交易員,掌管資金權限也從1000萬美元上升到5000萬美元。

銀行升職一般以工作年限為標准,3年左右升一次;交易員的職位分四級:助理交易員、中級交易員、高級交易員和首席交易員;每一級別對應不同的資金權限,最低1000萬美元,高的可運作5000萬美元甚至更高。

"最厲害的交易員當屬為國家操盤的交易員,他們玩的資金很大,規模與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基金巨鳄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幾年,交易員出身的銀行高管越來越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建行行長王雪冰。同業語:王雪冰在全世界也是能排得上名的黃金交易員;還有前中銀香港總裁劉金寶,他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外匯和黃金交易員之一,而且業績不俗。但是,如果銀行內部沒有適當的制衡與嚴格的風控機制,也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王雪冰、劉金寶就是前車之鑒。

對於這一現象,作為同行的何認為,外匯交易是在極度市場化的環境中進行的,在這個市場長期浸淫的人,市場化的理念非常強,與現在的金融改革非常合拍。隨著銀行改革的深化,"心比天高"的外匯交易員隊伍又能走出多少個銀行家來,尚不好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匯交易員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高盛交易員

華爾街旁的寬街85號26層,這裡是高盛的紐約交易廳,屋頂是金屬與木質的天花板吊頂,腳下是厚厚的男士俱樂部海藍色地毯,450名高盛交易員在浴血奮戰。多位精英的工資達到了7位數。

早上5:14,高盛交易員准時被WINS和CNBC-TV的新聞廣播叫醒。商業新聞全是關於亞洲的。《財經時報》說今天是有關數字的一天:薪水、失業、GDP,重量級的數據,提示今天將是極具魅力的一天。

早上6:45,交易員乘坐電梯到達交易廳,他們的辦公桌擠在一起,比老式打字室裡秘書們的桌子還要擠。屋子裡有壓抑的但很興奮的嗡嗡聲,好像一個攝影棚。

在每張桌子上有兩個25英寸的計算機屏幕,由一台SUN SPARC控制開關。

其中一台屏幕顯示叫做"市場表格"的綜合性報告和分析,它是不斷變化的各種彩色表格、圖、列表和共動新聞的組合。圖中顯示的猶如一張英國鐵路時刻表,由出身於量子物理博士的MTV制片人重新設計:每條內容和描述都在不停地閃亮、起伏波動。當有實時更新時,屏幕上不同區域的顏色在幾秒鐘內隨形狀而變化來表示更新。

交易員們的另一台屏幕顯示高盛內部的應用、交易分析、電子郵件和互聯網浏覽。還有一部數字電話,在每張桌子上有100條線,當其他交易員或顧客相連接交易員時燈就會不停地閃。交易員們每時每刻最重大的決定就是接聽哪條線,哪條線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上午6:47,高盛的倫敦交易員將交易傳到紐約,接下來由紐約傳到東京。全球范圍的交易24小時不停進行。交易員們的"市場表格"顯示新聞概要--左邊是亞洲,右邊是歐洲,美國的在下面。英鎊的專業分析員宣布當天的預測:"50/60應是高的。"這個是交易員的專長。

"50"是英鎊對美元的買方報價,"60"是賣方報價。是"1.6350美元買進,1.6360美元賣出"的縮寫。交易員不用說報價中的1.63美元這部分。千百萬的利潤或損失就在這不到一分錢的數目上。

交易員一耳朵聽一個電話,從市場表格中察覺微妙之處,集中精力看屏幕上的新聞浏覽窗口。當有任何關於英鎊的的新聞出現時,編好的程序都會發出嘟嘟聲。路透社報道英格蘭銀行正在買進英鎊。而另一個新聞提供者"騎士"(KNIGHT-RIDDER)報告歐洲資訊,《財經時報》的兌換率對英格蘭銀行的行為做出了響應。路透社又報道:"英格蘭銀行否認今天的行為是受通貨膨脹的影響。"

在投入工作之前,交易員們要完成很多瑣碎的任務以及寫報告。市場表格自動包括了來自高盛子公司的圖表、分析和評論,並將它們集合為兩張紙的時事通訊,傳真給所有客戶。這些日常事務每天要占用交易員一個小時的時間。

上午7:26,一個客戶,跨國的石油巨頭,訂下了1億英鎊來支付在英國的工資數額。如果交易員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英鎊,以高一點但又合理的價格賣給客戶,這其中就有利可圖。隔著幾張台子的另一個交易員這時喊道:"我有一個賣家,有人要買一百嗎?"

這個"一百",指的是一百個"球"。一球就是"一百萬"。銀行間市場,這些大型金融機構的交易員是以"球"為基本交易單位的。

他的意思是1億(100個百萬)美元的英鎊貨幣。交易員盯著屏幕上市場表格的兩部分看--一部分在顯示全世界誰在買進誰在賣出英鎊,另一部分在閃動著不斷更新的實時價格。交易員開始買進:"我在50(1.6350美元/英鎊)的價位買進40(百萬英鎊,相當於4000萬)。"屏幕上的價格保持不變。"我在50的價位買進20。""我在50的價位買進40。"他現在已經在5秒鐘內買進了價值1億美元的貨幣。

在交易場所後面的的一間辦公室,一個警報器(用於管理意外事件的計算機設施)--吸引了高盛風險貨幣管理者的注意。風險分析報告窗口在它的市場表格監視器上閃動。

他看到交易員在8:00之前買進了價值一億美元的英鎊。如果英鎊價格下跌怎麼辦?高盛將英鎊賣給石油公司這個用戶時就賺不到可接受的利潤。風險管理者打出的一行字出現在所有英鎊交易員的屏幕上:伙計請注意你的頭寸。這只是在運動初期,隨著市場表格的出現,風險管理者將交易員和他的英鎊頭寸納入了"監視"列表,列表中還有交易室中其他受監視的頭寸。

它們按預定的工作程序分別排列,很像等待著陸的飛機,如果英鎊的價格跌倒50以下,或交易員買進更多,警報就會響,風險管理者將會插手。

上午8:01:交易員在交易之間短暫的空閒時間裡點擊"盈利和虧損(P&L)",檢查他的個人表現,這是和獎金直接掛鉤的。到目前他的表現還不錯。

上午9:30:穿過房間,在證券交易台爆發出一陣喧鬧聲,一些接管的傳聞讓套利者瘋狂起來。交易員的年紀使他能夠會想起幾年前套利者們站在屏幕上一堆未連接的數據前,氣喘吁吁地計算著--買得過多、賣得過多、波動率、評論。新的市場表格為他們運行了模型分析和分析,自動指出套利機會。

上午10:00:屏幕上的綠燈亮了。這是交易員的一個小玩藝兒:他將新聞過濾器設置成一旦滾動新聞中保喊"美聯儲"字樣時綠燈就閃亮。現在市場表格的新聞窗口出現了聯儲主席的評論,緊接著是分析家意見和交易建議。

上午10:01:美聯儲主席發表講話。隨之市場發生動蕩。現在交易員平息市場波動。市場表格閃動著英鎊報價--55買進。他賣出了一部分在50點買進的英鎊,並看到監視器中他的工作業績分數馬上上升了。

下午4:00:到了"傳遞文本"給東京辦公室的時間了,然後東京再傳給倫敦,再回到紐約寬街85號。在高盛的交易王國裡,太陽永遠不落。雖然筋疲力盡,但很有成就感。交易員在市場表格設定如果英鎊報價突破60則自動呼叫。然後他放下了這一天手中的武器。

面向散戶的外匯基金 --- 林青迪

越來越多的華爾街人士鼓勵散戶投資者投資外匯。資金管理公司也順應潮流,推出了一系列允許散戶進行外匯投資的新基金。

另外,一些從散戶做起的交易好手開始順應時勢,在香港等金融自由港注冊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向散戶提供外匯基金產品。除了精心選擇交易平台之外,他們甚至對基金的名稱也情有獨鐘。外匯交易者林青迪和他的交易伙伴正在籌建面向中產階段的外匯基金。

"過去,金融顧問往往會向散戶者建議持有股票、債券、房地產等,一般是不會建議他們購買外幣資產的。但現在卻不一樣了。香港和中國大陸的一些中產階段手裡持有不少的外匯。這些外匯多用於外貿業務、子女的留學和旅行。"林青迪說。

近年來,亞洲各國經濟和股市卻突飛猛進。大量新貴應運而生,並開始大肆揮霍。

新技術的誕生讓亞洲出現了一批年輕的互聯網巨頭。活力十足的企業家們為亞洲日漸壯大的中產階層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名牌服裝、廉價機票到手機網絡無所不包,從而得以發家致富。比如中國互聯網巨頭張朝陽(Charles Zhang)買下的22米豪華游艇,以及日本餐飲和酒店經營者Kunisuke Sadakata的私人噴氣式飛機和直升機。還有印度新晉富豪、食品大亨威尼-庫馬爾(Vinit Kumar),他收藏的高價藝術品都沒地方掛了。

萬事達卡的王月魂說,世界上正在出現一個全新的富有企業家群體。其中許多人都很年輕。比如在中國,大約22%的富人在30歲以下,而47歲以下的占64%。

2008年,中國大陸的億萬富翁俱樂部又新增28名成員,總數達到42名,而香港新增五名,在最新的富豪榜上占了26個席位。福布斯2008年11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估計,2007年,中國大陸最富有的400名富豪總資產淨值達2,88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48%。

從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離職後,交易員卡馬利(Shafiq Karmali)計劃開設一個專注於亞洲股市的對沖基金。基金公司名叫Cypress Lane Capital LLC,總部將設於香港。

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 Inc.)的數據顯示,客戶對這些曾經橫行一行的對沖基金變得失望,09年的頭三個月裡,就從對沖基金行業撤回1,030億美元。08年,對沖基金行業遭遇"黑熊跳樓"--行業虧損創下新高,資產縮水到1.33萬億美元。

籌錢也大不如前,同樣多的汗水,收獲的果子卻不到早先的一半。2009年,新基金09年從投資者錢袋裡平均能籌到7,500萬美元到1億美元,2007年,卻是2億美元至2.5億。

一家對沖基金的首席執行官Sharath Sury毫不諱言高盛的"光環效應",他離開高盛後,一夜之間籌資10億美元的日子早已遠去。雖然有經驗的交易員被客戶相中的機會更多。

樂在其中的炒匯散戶 --- 費爾泰格

當大部分美國人仍在沉睡時,費爾泰格卻坐在加州房間裡的電腦前,押寶澳元。

黃金、銀和原油都跌了,亞洲股市交易也疲軟。這位43歲的投機家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短線機會,因為與大宗商品密切掛鉤的商品貨幣澳元給了逢低建倉的機會。事實證明,他進行的交易賺錢了。

費爾泰格說,我熱愛這個工作。他去年離開了從事了14年的房地產業,全職做外匯保證金交易。費爾泰格是幸福的美國人,因為在這個金融強國,外匯保證金是合乎美國法令的,美國境內的外匯經紀商都接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國家期貨協會(NFA)監管,正在成為主流的金融產品。

權威媒體CNBC也把外匯保證金當成"金融黑馬"宣傳,至於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龐大的花旗集團,直接推出了針對費爾泰格這類散戶的外匯保證金平台。地球對面的東方同行們,除了日本、新加坡等少數發達國家,還在爭取"小三轉正"--從不能大白於世的尴尬狀態中,爭取自己被公眾認可的名份。

費爾泰格說,他把最初的5萬美元投資變成了上百萬美元。

從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到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等機構最近推出了針對小戶頭的外匯產品和在線外匯交易平台,而往常則更多的是針對機構外匯交易。

盡管各國央行和跨國公司占了近4萬億美元全球每日外匯交易的大部分,個人投資者進行的外匯交易如今接近1,200億美元。據位於波士頓的金融服務業研究及咨詢公司Aite Group的數據,這個水平較一年前增長了約20%,較3年前更是幾乎增長了一倍。

外匯媒體人 --- 李芊麗

外匯媒體觀察人士將李芊麗的"新外匯"網站(應采訪者要求,采用化名)視為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網絡媒體。預計李芊麗將與"新外匯"的其他員工和一個新的合作伙伴推出新的出版物。

知情人士說,李芊麗認為"新外匯"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她對此感到興奮。中國龐大的外匯需求是"新外匯"快速發展的良好基本面。厲兵秣馬,戮力以往的黃金時期就在眼前。

幾乎所有的高層編輯都對李芊麗的決策能力表示欽佩。作為中國外媒體圈的重要一員,李芊麗也以平易近人和見樹又見林的管理能力贏得了圈內人的認可。

中國的外匯媒體承受著盈利的壓力,並且不能象許多國有媒體一樣旱澇保收。媒體分析人士Franklin Stanley說,這對中國的外匯媒體提出了嚴苛的要求--既要保證內容的質量,又要在收入上成為佼佼者。近年來好幾家外匯媒體都倒掉了。他還說,中國外匯媒體設立的方式在基礎上就是不穩定的,今天的明星明天就可能成為烈士。他對"新外匯"在內容和收入的雙重勝利表示由衷的欽佩。

知情人士說,李芊麗下一步將會爭取美國和英國的風險投資,並進一步實現她的擴張計劃。但李芊麗對外匯媒體的人才培養有些擔憂,"這一行業正在培育,所謂的權威媒體在外匯零售交易上甚至缺乏基礎知識--比如說銀行間市場、監管機構、外匯經紀商以及網絡外匯。他們甚至把花旗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的外匯零售交易歸入不接入銀行間市場的黑平台。我期盼真正專業的財經記者出現。"

數位記者和編輯說,他們准備追隨李芊麗,他們完全認為李芊麗在管理上的投入不會分散她在外匯專業上的注意力。一位記者說,在"新外匯"的哪個部門工作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只是跟著她干,就是這樣。

在那些希望中國外匯媒體突破、專注投資者教育的人眼中,"新外匯"的代表人物李芊麗一直是希望的象征。出身記者世家的李芊麗從前是某證券公司國際部的工作人員,她因勇於突破的性格而聞名。

在她的領導下,"新外匯"以快速跟蹤外匯熱點和提供解決方案而成名,其主要策略是將不同的人才整合起來,用各盡專長的團隊優勢去攻克一個個媒體行業的難題。這種策略使得"新外匯"可以在保障收入的情況下,不斷攻陷新的媒體制高點。

李芊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知道方向在哪裡,努力靈活地攻克,不退縮。

對沖基金與政府的爭鋒--瓊斯與港府三傑

1997年7月2日,依照羅德裡•瓊斯(Rodney Jones)和其他同事的偵查報告和作戰計劃,金融大鳄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帶領和其同樣凶悍的其他對沖基金發起了對泰铢的猛烈沖擊,

瓊斯是索羅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他以中國香港為中心,並深入到東南亞各國研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基於他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索羅斯開始注意到又一個令他心馳神往的攻擊目標。瓊斯隨後還向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沖擊亞洲貨幣提供詳細作戰計劃。他是當年亞洲戰營裡最主要的操盤手之一。

瓊斯當時駐扎在香港,不過大部分時間是馬不停蹄地造訪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為索羅斯基金的大舉進攻尋找突破口和准備作戰計劃。"那一年我們在這一地區飛來飛去,我們直接與開發商見面,也與銀行甚至當地記者交流。"他發現整個樓市泡沫已經很多,部分開發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難,"但銀行還是幫開發商找來很多美元貸款"。

瓊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仔細研究,認定泡沫局面難以維持,於是提前6個月准備,逐步建立起沽空倉位。6月份,對沖基金再度向泰铢發起致命沖擊,泰國央行被迫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當天泰铢重挫20%,隨後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铢陷入崩潰。

在此期間,對沖基金還對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和印尼盾發起沖擊,最後包括新加坡元在內的東南亞貨幣一一失守。

隨後,對沖基金開始了對港幣長達十幾個月的持續進攻。是役,宏觀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期市聯動造市,全方位發動了對於港元的立體式襲擊: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現匯換美元,同時賣空港元期貨,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並於此前後在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

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時,對沖基金又分別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抵抗下,三次進攻均未摧毀港元。

不過,進入1998年8月,情勢發生轉變,外匯市場對港幣的炒賣氣氛積聚,各種謠言四起,市場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的配合下,對沖基金發起對港元的第四次沖擊。1998年8月10日至13日這四天,對沖基金繼續在匯市沖擊港元,同時又大肆沽空期指,拋出股票,借市場恐慌之際從資本市場牟取暴利。

8月14日,這一場攻防戰中一直處於防守的香港特區政府最終選擇反擊。曾蔭權、任志剛與梁定邦是組織反擊戰的"港府三傑"。

14日開市前半小時,時任香港證監會主席梁定邦接到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的鄭重通知:為捍衛聯系匯率,打擊國際炒家,港府決定對股、期兩市進行干預。此後港府召集香港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緊急會議,就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見。

當天上午,港股繼續低迷;但至午間,市場傳出"政府外匯基金將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親自坐鎮指揮,港府出手干預股、期兩市,正式打響了反擊之戰。

港府14日出手的時機選擇可謂恰到好處,因為接下來的3天是周末和抗戰勝利紀念日的休市安排。再開市時,美國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匯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干預的情況下逐步趨穩,亞洲股市也因此開始反彈。隨後,在諸多外圍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開強勁反彈,港元匯率恢復穩定。

據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兩周內,政府吸納的股票約有1200億港元,相當於當時整個市場7%的市值,這些股票後來全部交由香港特區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香港特區政府面對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遭遇的雙重沖擊,毅然迎接對沖基金的挑戰。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人指責香港特區政府拋棄了特區自由經濟的原則。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透露,做決定的前夜曾因壓力巨大而流淚。

但是,英雄總是惺惺相惜。"要問香港這一戰的經驗教訓,我們當時一度懷疑香港特區政府的干預是否能有效,因為時機和戰術的選擇至關重要。現在看來,香港特區政府當時出手的時機選擇非常好。"十年後,瓊斯回憶起那一天香港特區政府的堅決出手時,仍表示出相當的敬佩。

失業者 --- 池福泉

失業給池福泉帶來了諸多挫折和失望。

作為單槍匹馬的單干戶,他目睹了自己的飯店生意一落千丈,關閉了北京王府井西側的飯館,在家待業已經有數月,每天去學校接送自己8歲的女兒,周六日則陪著女兒參加她的跆拳道課程。他正在考慮成為中國招行銀行的外匯期權客戶。

招商銀行是中國最出色的銀行之一。1982年,中國干部離退休制度確定後,深圳改革的元勳65歲的袁庚依然工作在第一線。並先後創立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兩個著名企業。"當你走進招行銀行的王府井支行,就會感覺到它與其他銀行的不同。"池福泉放下手機,拒絕了民生銀行推銷理財產品的一個客服電話後說。"比如說,這位民生銀行的客服控制不了推銷失敗的失望語氣。"

外匯期權是中國大陸停止外匯保證金業務之後,碩果僅存的外匯槓桿產品。08年6月,中國銀監會全面停止了中國數家銀行的的現匯外匯保證金業務。理由是交易者大多發生虧損以及銀行不能控制這方面的業務風險。

他的妻子對他"做外匯"有些擔憂,但很樂意看到丈夫和孩子建立起更為親密的關系。池福泉的妻子是他留學英國的同學。目前就職於北京中央商務區的一家中型企業。他們在中國房價飙升之前就購買了自己的房產,沒有還貸的壓力。這讓池福泉暗自慶幸。

池福泉說,失去工作很可怕。但他又說,還好有妻子能夠支撐這個家庭,我已經三十六歲了,失業或許能帶來新的轉機。

現在,夫妻總是有種不自在的感覺:這個曾經成就斐然的男人現在必須面對失業的痛苦以及可能的恥辱。在中國,男人主外賺錢是天經地義的真理。十年前,池福泉曾留學英國是家族裡頗為榮耀的事情。

但池福泉也不至窘迫到勒緊褲腰帶才能過日子。雖然在中國,失業給民眾生活帶來的影響會是巨大的。大陸尚未建立起充分的社會保障體系,一場重病就可能使一個家庭陷入困境。

外匯避險公司總裁 --- 謝東風

謝東風剛開設了自己的外匯避險公司。在北京,他憑借英語培訓和CFA培訓而撈到了第一桶金。他認定中國將有龐大的外匯避險需求,決定開設自己的外匯避險咨詢公司。

謝東風並沒有浏覽每份簡歷,而是向每位求職者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對求職者有意謀求公司職位表示感謝,並請他們參加在上海的一次開放參觀活動。結果只有15名求職者到場。

謝東風說,未來的路由他們自己決定。求職者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在網上到處申請職位很容易,但有300多人都沒有邁出第一步。這縮短了篩選程序。

在35分鐘裡,謝東風和他的業務骨干們沒有和求職者一一面談,而是請15名求職者到達直接向著15名求職者詢問了幾個難度較大的避險問題,看看他們是否適合外匯避險顧問的職位。這種做法與眾不同,但卻很有效率,因為你可以排除那些並不是非常熱衷的求職者--比如投了簡歷卻沒來的二百多位。當晚結束的時候,該公司選出了3位求職者,隨後請他們再來參加三天後的單獨面試。

謝東風說,我們現在更加嚴格了,因為如果招聘者和工作崗位不適合,我們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要知道培養新人就要消耗主管相當的時間,而且這些新人因為不喜歡一些壓力沉重的工作,而選擇離職。這意味著主管的心血少有結果。

現在,謝東風在招聘之前求助中國一家招聘網站上制訂的性格測試,並嚴格淘汰那些動機不純的應聘者。"外匯避險崗位的知識結構涉及一部分外匯交易,一些想偷偷做交易的人也混在求職者其中。他們並不熱衷避險業務,只想通過外匯保證金交易賺錢。這種做私活的想法,在這個圈子由來已久。"謝東風並不掩飾自己的失望之情,"當你讓他們承擔責任重大的工作時,這些所謂的交易者多會選擇逃避,交易水平也談不上優秀。"

此前數年,他在面試過程中相信直覺,但這並不總是能招到最好的應聘者。現在他不再心存僥幸了,而是要求所有求職者完成15分鐘的調查問卷;問卷意在預測人際交往風格、未來狀況和激勵因素等。謝東風說,我們相信職業測試,避免招到不合適的人,這比簡歷或其他東西更為重要。人們在結識新人的時候,總是表現得最好,但當他們心態放松、做回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他們真實的一面。謹慎地篩選他們,一旦開始工作,精挑細選出來的人就會大不一樣。

黑平台經理人 --- 葉榮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興起了第一批外匯保證金交易者。廣東少年葉榮開始為廣州的香港經紀商做服務生。和其他心不在焉的打工仔不同的是,葉榮看起來很有鑽勁,經常在辦公室學習到深夜。

和葉榮一起學做交易的高燕說。葉榮會熱心地給你講交易。人也很慷慨,1997年,他曾經和高燕的弟弟在廣州跑了整整一天,並迅速在高燕的家中攢了一台簡單的電腦。高燕的弟弟至今都很感謝葉榮,通過那台電腦,他以計算機系優等生的身份通過畢業答辯。許多人都願意和葉榮交往。

但沒想到的是,葉榮卻走入了今後人生的另一個模式 ------ 他用浮華的生活方式把人們吸引到他的身邊,隨之而來的還有對他行騙的不斷指控,從招工到最後的黑平台欺詐案。

從奮發圖強的少年歲月到監獄中的囚徒時光,葉榮的人生路線讓人歎息:曾經的熱心少年、被欺騙的外匯交易、看重車房的曾經女友、和大呼上當的投資者。在被警方調查時,葉榮堅持稱自己是清白的,他在公司業務是依法行事的,但當他的技術合作者,一位計算機專業人士出現時,葉榮臉色黯然。

雖然警方在取證時,人們依然說他是個熱心人、溫和有理,很專業。但他很不幸他不會有機會為自己辯護,因為開發交易平台的伙伴對黑平台的運作原理一清而楚。伙伴的IT研發技術也沒有用於正道。

"葉榮很聰明,他在合同上鑽研許久,甚至專門設計了一些模稜兩可的名詞,以避開黑平台的惡名。"他的前客戶許景名說。"太聰明的人在金融界難以長久,他們總會尋找最輕松的路,而忽略了監管的約束力。"許景名把葉榮與期貨界的一位高管相比。那位高管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曾擔任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法律顧問。

1998年5月,葉榮與女友同居。他們的"婚姻生活"一點也不太平。兩人曾因糾紛而勞動警方大駕。其女友因為葉榮沒房沒車而疏遠他,並不時以分手來提醒她。他們共同的一位朋友說,這位女友對葉榮的影響很大。

珠三角是中國國際貿易的重地,誕生了不少富豪,同時不少金融騙局都在這裡發生。廣州天河千篇一律的玻璃混凝土寫字樓裡充斥著五花八門不容錯過的新公司,合法不合法的都有。葉榮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

葉榮的一位同事說,他算得上有魅力,雖然他的英語結結巴巴,但打字極快,文案很漂亮,講解市場時也很有說服力,並且,再困難的時候也會穿著價格不菲的西裝。他曾經在地下室裡生活過幾個月,但對地下室的領居們依然說他曾經的銷售輝煌以及極具氣質的妻子。

因為選擇了黑平台公司,他投入的資金被黑心商人卷走。這樣的結果沒有讓他退出不見光日的金融騙局,而是開始研究金融圈裡的黑平台騙術 --- 也就是不與銀行間市場接軌,不接受監管機構約束,自拉自唱的地下外匯平台。無論在美國、英國、日本還是新加坡,此類黑平台均在金融欺詐之列。憑借他的出色營銷能力,他很快積累了一批客戶。客戶大多缺少實戰能力,在外匯操作中自然虧損,虧損的錢流入了葉榮的腰包。但心不甘的客戶們繼續注資以求還本。

盛宴嘎然而止。一位客戶在美國監管機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國家期貨協會(NFA)的官方網站上,均未查到他所聲稱的機構名稱。狐疑的客戶立即邀請美國的朋友對葉榮的公司進行調查,卻發現葉榮聲稱的美國外匯公司純屬子虛烏有。

他開始質疑葉榮的信用,並指出他的公司有可能在欺騙投資者。虧損的客戶聯合起來,發起對葉榮的聲討。葉榮的瞞天過海美夢正式破滅。

如果葉榮沒有被外匯圈裡的黑平台欺騙,有幸接觸一位同甘同苦的女友,不來經濟負擔沉重的大城市淘金,曾經陽光的他或許會在二線城市的一家外貿公司裡擔任出色的經理?

"下線"的出局

她的QQ永遠在線,周末反而是最忙碌的時間。她的臉色看起來很疲憊。

姐姐來上海看她,她只好暫停了手頭的很多工作,在家人眼中,向來不希望她參加營銷類的工作。對家裡的正式說法是搞"策劃"。

很多中國的網絡炒匯人士進入這個市場都是緣於"外匯經紀商"的培訓---雖然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外匯經紀商和黑平台的巨大差別。

真正的外匯經紀商,在公司所在國必須接受當地監管機構的約束。例如英國CMC公司必須接受英國財政部下屬的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監管。同樣的,中國銀行英國分行也接受FSA監管。至於登上美國主流金融媒體CNBC的FXCM集團,其FXCM美國公司則接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政府監管和國家期貨協會(NFA)的行業監管。FXCM和GFT等合規的外匯經紀商也是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關注的明星公司。至於美國嘉盛集團,正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黑平台在任何國家都是過街老鼠。黑平台的最大特征是不把客戶單子接入銀行間市場,而是把客戶資金轉入私人賬戶,讓客戶暴露在劇烈的外匯風險之下,虧損投入的資金。這些虧損的資金,客戶自然不會索取,存放在私人賬戶的錢就成了黑平台"主人"的了。為了獲得更多的黑心錢,這些"主人"不惜在黑平台上動手腳,讓客戶虧損累累。黑平台必須讓客戶的整體資金虧損,否則"主人"就要賠錢。中國民間論壇上,有種"對賭"的民間說法,指的黑平台的這種"你虧我贏,共爭一蛋糕"的模式。黑平台主人最為忌憚的就是交易高手。黑平台沒有監管,就象玩骰子沒了裁判,他祭出個遙控骰子就能讓你輸光。

目前,越來越多的外匯經紀商選擇了ECN模式,他們更歡迎交易高手的加入,因為高手會在市場上持續生存,他們不斷的交易,將為ECN模式的經紀商提供永久的收入。

而早先的做市商(Market Maker)正在走向衰亡。在這種做市商模式下,他們是散戶的對手方(Counterparty)。做市商與散戶同樣在爭一塊蛋糕,但所作所為均在監管機構的監控之下,不得動用歪心眼欺騙散戶。有了監管機構,就有裁判了。玩骰子?裁判會先檢查骰子真假,遙控骰子?扔到垃圾箱!老千一定要清洗出局。骰子檢查完了,散戶和做市商坐在桌子前按規則玩,誰有本事誰賺錢,做市商賠了,該破產就破產,散戶輸了,也別不認賬,到處投訴找媒體,失去了應有的風度。本身就是高風險交易,先看過風險披露說明書,再做決定也不遲。

在美國,賭博是合法的,大學裡甚至為賭博開設了碩士學位。但是在美國,玩障眼法的"老千"也是犯法的。黑平台就是在世界上走投無路的"老千"。

"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行業老千,早先只是覺得他們西裝革履和漂亮的培訓資料,我並不覺得他們是壞人,並且我確實能非常、非常勤奮地工作。但現在看,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她說。

二年前,她放棄了在家鄉的教育工作,來到上海,為這家外匯公司做職員。現在,她對這種生活感到了恐懼。等以後規范了,就象美國那樣規范時,再回來也行。還是找個政府關心得到的行業吧。。。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